發揮中醫優勢 打造健康香港
2023年5月5日

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繁衍幾千年;而中醫藥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以人為本的整體觀念,辨證論治,一直被用作預防和治療疾病,為人民健康作出重大貢獻。中醫藥在香港有着百幾年歷史,長時間守護着香港市民的身體健康。尤其是過去三年,中醫藥對抗擊新冠疫情的成效顯著,成績有目共睹;再次證明中醫藥在疾病預防、治療、復康等方面都卓有成效,並深受市民歡迎。

撰文:陳永光 立法會議員/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

然而,一直以來本港醫療系統都是以西醫為主導,以致公營醫療體系中的中醫藥服務有限。再加上,本港長期缺乏完整的中醫藥發展政策藍圖及資源配套,亦缺乏高層次組織推動中醫藥業的發展,以致本港中醫藥發展受到了很多掣肘,未能發揮所長。要推動香港中醫藥高質量發展,政府迫切需要更加積極推動多方位的中醫藥政策,包括政策法規、人才培養、中醫服務等方面,以期更好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及特色,令中醫藥界能夠盡展所長,貢獻國家,服務香港。

要更好發揮中醫藥的優勢,促進中醫藥業發展,筆者認為政府和醫院管理局(下簡稱「醫管局」)應先摒棄以往「重西醫,輕中醫」的思維,要正視中醫藥對治療病症、守護市民健康所發揮的重要作用,加大力度推動中醫藥發展。具體落實在政策和行動上,筆者認為首先要把現行的管理架構和發展架構相互整合。現在「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」(下稱「管委會」)是負責監管中醫中藥的法定機構,而「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」(下稱「發展委員會」)是政策諮詢委員會,管理與發展兩個組織未能有足夠的協調,故此筆者建議政府應將醫務衛生局轄下「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」升格為「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局」,以「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局」統籌「管委會」及「發展委員會」的工作,使管理與發展可以更好的協調工作,協助中醫中藥產業多元發展。

其次,應在醫管局機構管治架構內增設中醫代表。醫管局是公營醫療服務的最大服務供應者,亦是本港醫療系統中極為重要的持份者,對本港醫療服務發展舉足輕重。然而,目前醫管局大會成員名單中並無註冊中醫或中醫業界代表。中醫業界未能參與醫管局機構管治的情況,這無疑會對推動公營中醫服務發展造成障礙。因此,當局應盡快在醫管局機構管治架構內增設中醫代表,以體現對中醫的重視。

要促進中醫藥發展,政府還需一改以往保守態度,要勇於拆牆鬆綁,更加積極進取地促進中醫藥業發展。無可否認,政府近年採取了不少措施推動中醫藥業發展,但進度和成效卻是未如理想。就以興建中醫醫院為例,政府早在《2014年施政報告》中已宣布在將軍澳預留一幅土地,作興建中醫醫院之用。但經過冗長的統籌招標等程序,中醫醫院預計要在2025年才能落成啟用,前後歷時逾十年。這個速度無疑是未能有效促進中醫藥發展,政府今後必須要提速、提量、提效。

筆者認為,當務之急是要拆牆鬆綁,積極檢視《中醫藥條例》、《輔助醫療業條例》等法例,並作出合適的修訂,以賦權中醫與其他醫療專業可以互相指示及轉介病人進行治療,促進中醫與其他醫療專業有效銜接合作,發揮協同效應,共同照顧市民的身體健康。

此外,《2021年施政報告》表示會探討賦權中醫師指示病人接受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。筆者認為當局不應「嘆慢板」,而是應盡快促成落實有關工作,賦權中醫師可以指示病人接受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,提升中醫治療成效,保障病人權益。

要推動中醫藥發展,增加公營中醫服務,以回應市民對中醫服務的熱切期盼更為重要。一直以來,香港中醫藥服務都廣受市民大眾的信賴和歡迎,尤其是經歷新冠疫情後,市民對中醫藥的信心倍增。不過,目前公營中醫服務供應量有限,而且現時公營中醫門診收費為每次診症120元,是西醫門診50元收費的2.4倍,這大大限制了市民、尤其是基層市民選擇中醫服務。

為了讓中醫藥服務能更好、更廣泛地服務市民,政府應大幅增加公營中醫服務。包括,增加中醫診所的資助門診配額;調整中醫診所的服務收費至與公營西醫普通科門診收費相若等等。長遠而言,政府應逐步在公立醫院設立中醫部,並直接由中醫部提供院內中醫住院服務。這才能讓更多市民更容易取得政府資助的中醫服務,促進中醫的持續發展,落實「中西醫協作」的願景。

人才是發展的關鍵,政府促進中醫藥的長遠發展,一定要善用中醫人才,並做好中醫藥人力規劃。根據醫務衞生局提供的數字,截至2022年6月底,本港共有8075名註冊中醫,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醫療力量。然而,礙於政府長期以來沒有善用中醫人力資源的政策方針,以致只有約5.1%註冊中醫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,中醫人才遠未能盡展所長。
為了用好這些專業的中醫人才,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制訂合適的政策支援,讓中醫力量可以有效分擔本港的醫療服務需求,紓緩本港醫護人手不足對醫療系統所造成的壓力,同時亦讓中醫人才能發揮所長,更好地貢獻社會。

與此同時,政府亦應盡快研究制定「中醫薪級表」,確保中醫師享有合理的薪酬待遇。中醫學士課程收生要求頗高,獲取錄中醫學位的都是於公開試成績較優異的學生;而且中醫學士與內外全科醫學士一樣,皆須修讀6年本科課程。惟經過六年苦讀,中醫學生畢業後卻未必享有其他醫療專業的同等地位及薪酬。以醫管局三方協作的「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」入職中醫師為例,起薪約24000至27000元,比醫管局註冊護士的起薪點還低至少一成,與政府醫生約7萬元的起薪相比更是相去甚遠。這不只是對中醫的不公,也阻礙年輕中醫向上流動。

為免對青年人投身中醫行業造成負面影響,筆者認為政府應及早制定合理的中醫薪級表,將中西醫的薪酬盡量看齊,讓中醫師享有合理的薪酬待遇、良好的晉升空間和廣寬的發展前景。

此外,政府應盡快制訂中醫專科發展政策。目前本港並未有為中藥人才設立類似西方醫學的藥劑師的註冊制度,導致中藥人才的專業性和認受性未獲肯定,這不但窒礙本港中醫中藥的發展,亦會對行業吸納優秀人才帶來負面影響。政府盡快制訂中醫專科發展政策,設立中醫專科制度,包括確立培訓、考核、註冊及持續專業進修等制度,以及提供相應的資源配套,以推動中醫師的專業發展,持續提升業界水平和維持競爭力。

近年來,國家致力發展中醫藥事業;去年國務院辦公廳還印發《「十四五」中醫藥發展規劃》,對「十四五」時期中醫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,充分體現國家全力助推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堅定決心。目前,加快发展中醫藥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,香港應抓住國家強化對中醫藥產業支持的有利時機,加大力度,全方位推進中醫藥發展,讓香港中醫藥業「更上一層樓」。